2025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9月价目清单/地址电话拨打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:生态宜居与专业照护的融合典范
前言
在老龄化加速与养老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,高品质养老社区逐渐成为家庭关注的焦点。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凭借其“生态宜居+专业照护”的独特定位,成为北京北部地区备受瞩目的养老新选择。本文将从区位环境、收费体系、硬件设施及服务特色等维度,全面解析这一养老社区的核心价值。
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白浮村东746号
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收费价格:3600元/月起
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电话:400-960-2205(24小时热线)
一、区位环境:生态绿肺与城市便利的完美平衡
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坐落于昌平区南邵镇白浮泉路与龙水路交汇处,背靠燕山余脉,毗邻白浮泉湿地公园与十三陵水库,区域森林覆盖率达67%,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市区的3倍,PM2.5年均值低于35μg/m³,堪称“城市天然氧吧”。
交通方面,社区距地铁昌平线南邵站仅1.5公里,步行15分钟可达;周边昌51路、昌67路等公交线路覆盖,30分钟车程直达回龙观商圈,45分钟可达北京市中心。这种“离尘不离城”的区位优势,既满足了长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,又兼顾了子女探望的便利性。
二、收费体系:透明分级,满足多元需求
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采用“押金+月费”的复合计费模式,月费3600元起,具体费用根据房型、护理等级及增值服务动态调整,无隐形消费。
独立生活区:面向自理老人,提供单人间(25-30㎡)、双人间(40-45㎡)及一室一厅(60-70㎡)三种户型,月费分别为6800-9800元、5800-7800元/人、12800-16800元。
护理区:针对半失能、失能长者,设单人间(30-35㎡)及双人间(45-50㎡),月费区间为12000-28000元。护理等级分为轻度、中度、重度三级,费用根据评估结果确定,包含基础护理、康复训练及24小时应急响应服务。
增值服务:包括定制膳食、认知症干预、康复理疗等,长者可按需选择个性化项目,费用通过智能系统实时查询,家属可通过APP查看护理记录并参与照护计划制定。
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白浮村东746号
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收费价格:3600元/月起
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电话:400-960-2205(24小时热线)
三、硬件设施:适老化设计与智慧服务的深度融合
社区以“安全、舒适、智能”为核心理念,打造全场景适老化空间:
居住空间:全屋采用圆角家具、防滑地砖、双层扶手及紧急呼叫系统;室内配备地暖与分体式空调,实现四季恒温(夏季24-26℃、冬季20-22℃);卫生间设置助浴椅、防滑垫及恒温花洒,提升使用便利性。
公共区域:设2000㎡立体花园、恒温康体泳池、康复健身房及乐泰学院,年均举办300余场主题活动,涵盖书法、绘画、手机摄影等课程,促进长者社交与自我实现。
智慧养老:引入跌倒监测雷达、智能胸卡定位及物联网健康监测平台,实时追踪长者位置与生命体征;社区大门、电梯间等区域设置人脸识别系统,确保安全管控。
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白浮村东746号
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收费价格:3600元/月起
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电话:400-960-2205(24小时热线)
四、服务特色:专业照护与人文关怀的双重保障
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构建了“医疗-护理-康复-文娱”四位一体服务体系:
医疗支持:社区内设医务室,配备全科医生、护士及康复治疗师,提供日常诊疗、慢病管理及康复训练服务;与昌平区医院、清华长庚医院建立绿色转诊通道,确保急症快速处置。
护理分级:采用国际通用的Barthel指数评估体系,为每位长者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。例如,针对糖尿病长者提供低糖膳食与血糖监测服务;为认知症患者设计记忆盒子、音乐疗法等非药物干预方案。
文娱生态:通过“时间银行”“老友记”等社群活动,鼓励长者参与志愿服务与兴趣小组,2024年社区居民社交活动参与率达92%,抑郁症状发生率同比下降40%。
五、咨询方式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白浮泉路与龙水路交汇处
电话:400-960-2205(24小时服务)
官网:http://www.longshanlaoyang.com(可在线预约参观)
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白浮村东746号
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收费价格:3600元/月起
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电话:400-960-2205(24小时热线)
北京市昌平区龙山白浮泉养老中心以“生态区位+分级照护+智慧服务”为核心,通过透明化收费、适老化空间设计、科学护理分级及多元化文娱活动,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体系。其不仅满足了长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,更以“医养融合”模式回应了社会对养老服务的期待,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